生命貴在不斷思考
什么是我們需要的哲學呢?
用一句話表達,就是“作為人,何為正確?”也就是父母教給小孩的簡單質樸的做人的道理,也就是人類自古以來倡導的倫理道德。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不僅是一位企業家,還是一位出色的哲學家。他所經營的企業之所以會取得輝煌的成就,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將經營與哲學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
因此,他被人們譽為迄今世界史上“哲學家中最偉大的企業家,企業家中最偉大的哲學家?!?/span>
在一次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報告會上,當談到是如何用哲學思想經營企業時,他坦誠地說:
“我的經營特點就是將我的夢想與激情、思想與思維不斷地傳遞給員工,在整個心靈傳輸過程中,彼此的內心將會形成一種共同的信念甚至哲學觀念,在企業的各個層面、各種場合將其體現出來,形成一種團體的共鳴、信任及尊敬,進而成就團體的向心力與競爭力,最終形成企業的核心文化,這樣才能給企業與社會帶來更高的價值。在我本人看來,企業經營與企業文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需要同時進行才能平衡發展?!?/span>
有人起身詢問稻盛先生:“您所說的經營哲學,我本人非常贊同,只是,如何才能做到讓別人對自己信任甚至于尊敬呢?”
稻盛和夫毫不猶豫地回答:“要想獲得別人的信任,首先得信任別人;要想贏得別人的尊敬,那就必須具備優秀的人格,即做人的道德。何為道德?道德不分國界。對企業而言,經營者不具備高尚的道德,又怎能以德服人?”
報告會快要結束時,稻盛和夫說:“其實,歸根到底,我的經營哲學就一句話,那就是‘做人,何為正確?’每一位企業家都更應該思考企業存在的社會價值與責任是什么,有多少,并且永遠持有一顆利他之心,為之而不懈努力,這就是我的企業經營和人生經營的核心?!?/span>
在今天的社會里,全球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逐漸意識到社會的文明不僅僅體現在擁有多少財富上,而是取決于整個社會,特別是社會上一些人士和群體對于思想和信仰的堅守與追求。
信仰是思想得以持續發展的支撐點,一個人的思想會慢慢上升為一種社會的信仰。
就如稻盛和夫提出的“共生循環”思想,它的基本理念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建立在與自然生態和諧共存的基礎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必須控制在使其能夠循環再生或替代的范圍里,這是人類應該用智慧企及的一種平衡?!?/span>
為此,稻盛和夫還制定了《京瓷環境憲章》,并致力于開發節能環保產品。
稻盛和夫在一次自述中曾這樣說道:“京瓷集團為何能夠持續發展且一直保持成功?我認為,根本在于它擁有堅定的經營哲學,并將之與員工共享。”
也正是因為這樣,稻盛和夫在締造京瓷“神話”的艱難時期里,不斷地對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疑問進行思考和解答,從而使京瓷從騰飛到輝煌并一直保持長青。
“做人,何為正確”是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基點。
稻盛和夫認為,衡量這一準則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良心,也就是人類判斷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觀的標準。它是眾所周知也是最簡單的人生規范,是每個人在孩提時代就應該遵守的做人基本原則。
在“良心”這一基礎上,稻盛和夫確立了公司“以心為本”的核心哲學經營理念。
在公司創立初期,京瓷公司街道小工廠的面貌體現了它是一個沒有實力、沒有資金的公司,僅有的一點點落后的技術設備和28名員工是它的全部財產。
在此種情況下,稻盛和夫深深地認識到,能夠發揮作用的只有人力。
但是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唯有28名員工連成一條心,彼此建立起信賴與合作的關系,竭盡全力地工作,公司才有望發展下去。
但是,在上蒼賦予人類肉體與精神的同時,也賦予了人類私心雜念。
稻盛和夫想,如何才能讓員工做到相互信任,不唯利是圖,拋開個人欲望,真正做到“以心為本”,并為了謀取公司的整體利益而攜手奮進呢?
佛教信奉“自利利他”,日本也有這樣一句話“人情并不是為別人”。對于這些宗教與社會文化,稻盛和夫認為是“要想自己獲利首先得造福他人”。
因此,他將“利他之心”作為哲學經營理念的根本。他覺得,沒有什么比擁有一顆“利他之心”的崇高思想更重要了。
稻盛和夫同樣認為“在要求別人之前,必先要求自己”。他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身邊的事做起。
事實上,稻盛和夫也一直這樣做著。他對待每個人都很友善,在員工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總是奮力相助。
稻盛和夫覺得,在自己還有能力幫別人的時候,就應該盡量去幫助。事實上,“助人為樂”也是稻盛和夫人生的價值觀。
但是,在稻盛和夫的思想中,“善”也有大善和小惡之分。
他認為,能幫助別人解困,這是大善,是好的。而不根據原由就一味地“慷慨解囊”,有時不但幫不了別人,反而還會害了別人。即便你不是故意的,卻也形成了小惡。
稻盛和夫覺得,利他之心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種能夠在危難時刻為他人挺身而出的舍己為人的精神。
這種精神一直存在于稻盛和夫的意識中。
在稻盛和夫還沒有確立“利他之心”的哲學經營理念之前,發生過一件極其有趣的事情。每當稻盛和夫在帶領他的員工拼命完成工作,初戰告捷后,就會和員工一起去外面吃夜宵。
到了公司外面,稻盛和夫和員工是沒有上下級之分的。一個夏天的夜晚,稻盛和夫在帶著員工們乘坐出租車去吃宵夜的時候,一名員工是開私家車來的,不料,這名開私家車的員工在途中被幾十個摩托車“暴走族”騷擾。
大家停下來后,“暴走族”強硬要求稻盛和夫交出這名開私家車的員工,面對這個危險的場面,稻盛和夫沒有膽怯,他急中生智,拿起車內的啤酒瓶,沖在最前面,并命令每個員工人手一只,大聲叫道:“想打架還不容易嗎,大家攜起手來,跟他們干一仗漂亮的?!?/span>
“暴走族”被稻盛和夫的氣勢與勇敢嚇呆了,轉身一陣風似地跑了。后來稻盛和夫對員工們說:
“人在關鍵時刻需要勇氣和膽略,即使我再害怕,也必須挺身而出,哪怕是將命也搭上。假如我們膽怯示弱,就給了他們可乘之機,后果會不堪設想”。
在吃夜宵的時候,稻盛和夫對員工們說:“剛才我的行為就跟企業經營有同樣的道理,作為一個經營者甚至于大企業家,精神上的壓力比肉體上的勞動更讓人難以忍受,所以,沒有足夠的勇氣與精神的人,不適合在市場中打拼。”
或許這就是稻盛和夫思想中的“斗魂”精神:不粗獷、不野蠻、更不張揚,不去拿自己的生命去彰顯一些無謂的能耐。
但在保衛員工和自身的財產與生命安全時,稻盛和夫可以做到不顧一切,就像母親保衛自己的兒女一樣。
這種勇氣歸根到底就是領導人在維護正義時不惜將生命置之度外的勇氣與精神,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值得尊敬?
在企業不斷壯大的發展過程中,稻盛和夫常說:“沒有明確經營目標與意義的經營者,不是一個好的經營者”。
他極力主張經營者必須要有明確的經營目標與意識,進而為企業制定出宏偉的發展藍圖。
有時候,目標越苛刻,達到目標的愿望就更強烈,因此,有些達到目標的阿米巴團體會因為成功喜極而泣。京瓷的國分工廠PGA第一制造科的負責人付弘幸先生曾說:
“其實這種成就感也就是每月最后一天的幾分鐘而已,但我們非常愿意為了這種喜悅而不懈奮斗。因為那一刻,你會發自內心地覺得,那種有自己一份成就的喜悅感覺真好!”
事實表明,京瓷追求的不是經營者個人的利益,而是在謀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作出貢獻。
這種目標意識的確立,自然可以得到全體人員的一致認同,進而形成強大的不可摧毀的企業凝聚力。這也是稻盛和夫激發員工活力與潛力的一個秘密武器。
在企業的經營中,稻盛和夫也一再強調潛意識在企業經營中所起到的作用。他認為,要想在一件事情上取得成功,首先得在頭腦中描繪出實現夢想時的情景,長此以往,就能把積極而又強烈的愿望及心態根植入人的潛意識中。
即便客觀上存在著極大的困難,也必須堅定信念與心態,抱著必勝的強烈愿望,這會于無形中形成一種成功的原動力。稻盛和夫還認為,最好的辦法一般都隱身于平凡的情形中,它們也只能被那些具有強烈夢想和目標意識的人所發現。
在此基礎上,稻盛和夫還特別強調“以將來進行時看待個人能力”的哲學理念。他認為,一些人的能力是先天的,一些人的能力是后天的。
但從事物的相對理論上來說,能力卻都不是天生的,也就是說,無論是生活能力或社會能力都是后天培育形成的。
沒有人天生就適合一份工作,每個人都需要后天的學習。
因此,在工作中,那些看似對工作“無可奈何”的人,稻盛和夫也并不會覺得他們就真的無能為力,或者沒有能力。
無能為力的事只是相對于眼前而已,對于一個人漫長的一生而言,稻盛和夫更愿意相信人是有潛能的,只是沒有在適宜的時間與地點迸發出來。一旦將潛能喚醒,其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雖然稻盛和夫相信人是有潛能力的,但如何激發潛能最終還得靠自己。他認為,越是平凡的人,為了實現理想,就更應該朝著目標一步一步地邁進,在這個過程中,努力勤奮是必不可缺的。
但這遠遠不夠,愿望與成功有著無法想象的距離,在通往成功的漫長過程中,我們都必須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永不退縮地工作。
因為,通向成功的路永遠沒有捷徑可尋,偉大的成就總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因此,只能在每一天都“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事業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稻盛和夫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也正是依靠著他用心建立起來的堅實的“人心共享、哲學共有”的嚴密基礎,并在他的統一帶領下,大家在彼此之間形成了一股強悍的凝聚力與戰斗力,最終戰勝了無數艱險,闖過了重重困境,在風雨中締造出了京瓷驚人的成就。
稻盛和夫在接受《亞洲資本》的采訪時曾這樣總結道:“企業經營是一定需要哲學的。雖然你不一定相信,我也從不奢望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我的哲學,為什么我會一直堅持,不僅因為我證明了它是成功的,更因為它讓我的生命有了不斷思考的價值?!?/span>
當然,每個人對待事物的看法不同,但是,稻盛和夫這種把企業的成就看做是人性光輝的閃耀形式而非終極目標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事實上,世界上這樣的成功人士不少,但能像稻盛和夫這樣把企業精神、哲學思想、人格魅力深植于佛教的道德準則中,這種思想的本身,就是一種至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