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制度和商務活動越來越復雜,會計也跟著復雜化了。根據什么事實發生了收益和費用,這也成了難題。因此,應該回歸會計的原點,關注原本最重要的“現金”,以此為基礎進行正確的經營判斷。
——稻盛和夫
“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意思就是把焦點放在現金的流動上,依據事物的本質,實事求是地經營企業。會計為企業經營服務,就必須以現金為基礎,這是我的會計學的第一項基本原則。
收支計算并不需要高深的會計學知識,人人都可以自然領會。生產產品,賣給客戶,收錢。從中支付各項費用。利潤就是支付了所有費用后剩余的錢。這誰都明白吧。
會計產生于中世紀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的貿易。一次航海結束后,從收入中扣除所有的費用,將剩下的利潤進行分配。就是說,現金收支的計算就是盈虧的計算。
但是,在現代企業里,連續的商業活動需要區分時間,以年度為單位,每年結算一次。在近代會計中,當收入和支出的事實發生時,就算有了收益和費用,由此計算一年的利潤。這叫做“發生主義”的會計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就出現了收支錢款的時間與成為收益和費用的時間不相吻合的現象。其結果,結算表上顯示的盈虧數字和實際的現金流動脫節,對經營者而言,會計就變得很費解。而且,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制度和商務活動越來越復雜,會計也跟著復雜化了。根據什么事實發生了收益和費用,這也成了難題。
因此,應該回歸會計的原點,關注原本最重要的“現金”,以此為基礎進行正確的經營判斷。我將就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這個題目,闡述我的觀點。
“一一對應”與“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并列,是貫穿于我的會計學的基本原則?!耙灰粚瓌t”,不僅作為會計處理的方法必須被嚴格遵守,而且它還規范了企業及其員工們的行為,在實現玻璃般透明的經營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從內部看還是從外部看,企業及員工都不能有舞弊的行為。
在經營活動中必然有錢、物的流動,這時必須保證錢、物與票據的一一對應。這個原則我稱之為“一一對應原則”。
乍看這似乎理所當然。但現實中出于種種理由,以至于這一條卻不能落實。比如,票據先行處理了,物品卻是后來才到的?;蛘呦喾?,東西到了,票據卻要到第二天開。這種做法即使在一流企業也頻繁發生。如果允許這樣的“票據操作”乃至“賬外處理”存在,哪怕是一絲一毫,就都意味著數字不過是一種權宜、可以任意改變。說得極端一點,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結算表就失去了信用。
實際上,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事例,迫于期末結算的壓力,不得不虛報銷售額。比如打電話給客戶說:“這期的銷售額怎么也上不去,我們將開出一張如此如此內容的10億日元的銷售票據,到下期你們盡早作退貨處理,回復到原狀。拜托你們配合?!迸c客戶串通,開具虛假發票,讓期末的銷售額看起來不錯。這樣的事情哪怕只有一次,也會讓員工的良心麻木、認為數字可以隨意操作,甚至認為這種操作是理所當然的。
其結果,公司管理成了形式,組織的道德水準大幅下滑。如果數字可以弄虛作假,員工就不會再認真工作。這樣的公司不可能順利發展。
所謂“一一對應原則”,它的意義就在于防止這類情形出現,即時確認所發生的一切事實,將它們置于玻璃般透明的管理之下。在公司內徹底貫徹“一一對應原則”,使任何人不能在數字上作假,票據單獨流動,或物品單獨流動的現象就不會發生。物品流動必然開票,用票據加以確認。這樣做,數字就只能如實地反映事實。
“一一對應”的要諦,就是“徹底地”貫徹原則,構建一個玻璃般透明的系統,使隱蔽或模糊事實的企圖變得不可能。從公司領導到下面所有的員工都遵守“一一對應原則”,就能防止舞弊,提高公司的道德水準,增強每位員工對公司的信任度。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一張張票據上的數字累加起來,就成為公司整體的數據,依照它做出的結算報表就真實地反映了公司的整體狀況。因此,“一一對應原則”看起來只是一種非常原始、非常簡單的管理方法,但如果徹底予以貫徹,就能夠提高公司的道德水準,同時做到讓公司內的所有數字都真實可靠、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