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格高尚、心地純潔的人,不受私心蒙蔽,就容易看清事實真相,看出事物規律,并勇于按事實、按規律辦事。就是說,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終實事求是。
1
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提高人格
“人格·理念”日文叫“考方”,直譯為“思考方式”,也有人將它譯成“想法”、“思維方式”、“態度”等等。在日文中它是個常用詞,含義比較寬泛,稻盛先生在不同場合,分別把它解釋為哲學、價值觀、人生觀、倫理觀、人格、理念、觀念、信念、理想、思想、意志、意識、精神、心、心態、態度、情緒、愿望等等。中文中很難找到一個對應的單詞,可以包括這么多的含義。這就是語言、文化差異。
但在方程式中它是第一要素,它的基本含義是清楚的,不難理解。我把它譯成“人格·理念”,雖不能涵蓋日文“考方”的全部內容,但可以說基本正確,而且與“思考方式”、“思維方式”這種不太常用的詞匯相比,容易為普通的中國人所理解。同時這個譯法也得到了稻盛先生本人的首肯.
我認為可將“人格·理念”分為兩個側面。
一個是人格的側面。正面的比如:公正、誠實、開朗、勇敢、謙虛、善良、克己、利他等。負面的比如:不正、偽善、卑怯、懶慢、任性、浮躁、嫉妒以及自我中心等等。
另一個是科學的側面,就是“認識論,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之循環。由五官從外界收集各種必要的信息,用頭腦加以分析,從復雜現象中導出事情的本質,據此制訂計劃,然后實行。在實行過程中繼續收集信息,再分析,并對照計劃,作必要修正,然后再實行這樣一個循環,簡單講就叫“實事求是"。先是正確認識事物,然后是拿這種正確認識去改造事物,或創造新的、美好的事物。
人格側面和科學側面相輔相成。稻盛先生說:“充滿利己的人的心目中,只呈現復雜的事相,利己的動機,勢必模糊問題的焦點?!?/strong>就是說利己主義者不可能堅持“實事求是”。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有時候事情本身很簡單,但因為當事人有私心,又要掩飾,掩飾私心,掩飾真相,事情就復雜化,真相變得撲朔迷離,叫人弄不清,人際關系也因此復雜起來,變得棘手,難以處理。因此一個人格高尚、心地純潔的人,不受私心蒙蔽,就容易看清事實真相,看出事物規律,并勇于按事實、按規律辦事。就是說,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終實事求是。反過來,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保持或提升自己的人格。
2
一技定勝負
“人格·理念”是變數,它既能變好也能變壞,既能提升也能下降。我們看到許多高官落馬,這些人能走上高位,并非一開始就是壞人壞思想。大凡這類人都有能力,肯努力,會辦事,貢獻比常人大,因此很容易脫穎而出地位上升,權力大了,威信高了。所有這些既可拿來作更大貢獻的資本,但在制約缺失時,又可用來為非作歹。此時他就到了常人不遇的風口浪尖。如果人格動搖,一念之差,就會一落千丈,從功臣變罪人。
因此,一個有本事的人,尤其有了權威,春風得意時,特別需要:
第一,謙虛精神?!?/span>飽滿的稻穗低著頭”,卓越的人物總是謙虛的。正視自己的種種局限,種種弱點,謙虛就有十足理由。把自己的身份放低,大海地位低,百川流向它。
第二,感激心態。自己再有能耐,畢竟孤掌難鳴。機會是別人給的,沒他人協助,一事無成。所以理應心存感激,樂意將利益名譽乃至威信,與人分享。
第三,知足意識。人有私欲,不能否定,但不懂知足,聽任欲望膨脹就不正常,必然危及他人,危及組織,最終害了自己?!傲继锶f頃,日食三升;廣廈萬間,夜眠八尺”,知足是睿智。與其追求虛榮,過度揮霍超過實際需要的物質財富,不如獲取精神的滿足和心靈的安寧,這才接近真正的成功和幸福。